您的位置:首页 >滚动 >

《狂飙》中大嫂的“数到3”教育法到底对不对?学会这4招,比数到3更好用!

2023-06-06 07:08:25    来源:互联网

朋友教育孩子自称有个“绝招”,孩子玩玩具正在兴头上,怎么叫也不肯来吃饭,她沉下脸:

“我数123,立刻到餐桌来!”

「1……」娃小手停住了,胆怯地看了一眼妈妈,放下了手里的玩具。


【资料图】

「2……」娃慌忙地站起来,往餐桌这边走。

「3!」娃已经坐在椅子上,准备吃饭了。

这样的场景,生活中不陌生。

热剧《狂飙》中,大嫂的育儿方式也是如此:高晓晨幼儿园的时候,警察上门调查,高晓晨端着塑料玩具枪对客人一顿扫射,完全没有礼貌可言。此时“大嫂”靓丽登场,在客人面前给儿子一顿吼,“捡起来,我数到3”,高晓晨这才消停,低下了骄傲的头。即便已经是个大人,当高晓晨要犯浑出去“做掉”仇家时,“大嫂”的教育方式还是一成不变的吼,大喊“一二三”,试图阻止儿子。看到这里,老母亲们不禁会心一笑——“一二三”的招数谁没用过呢。每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就会对孩子数"123",用数"123"的方式,让孩子服从命令。

而且每次都提高一定的音量,且大多数的孩子也会在父母数完3后乖乖妥协。于是有很多的父母认为"数到3"就是一个很好的"教子法宝",殊不知,这个方法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还要大。

数“123”,其实是种“威胁”让孩子恐惧加剧,缺乏安全感

数“123”,看上去如此平和无害。不用打,也不用骂,就能让孩子立刻对抗他们贪玩的天性,迅速服从大人。

但是这种教育方式,实际上靠的是让孩子的恐惧在等待中发酵。

心理咨询师表示:“当孩子忘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不愿意被打扰时,3个神奇的数字“123”,会把孩子迅速地拉出来,按大人的指令行事,这种心理机制会制造相当痛苦的情绪,比如恐惧。”

数“123”,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吓唬,一种威胁。在计数的过程中,孩子的心弦一点点地拧紧。吓唬,就是人为激发孩子的恐惧。

同时,家长用命令而不是引导的口吻教育孩子,会让孩子很难感受家长的爱,甚至会认为“爸爸妈妈不喜欢我”。

常年遭受家长不同程度威胁的孩子,会把这份压力放在心里,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,他们就会产生同样不安和恐惧的感觉,他们会变得胆小、自卑,不敢尽情地舒展自我,实现自我发展。

孩子看起来听话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

经常数“123”的家长,请你仔细回想一下,虽然每次孩子听到“我数到3”都会乖乖地过来,但是同样的错误下次他还会再犯。

这是为什么?

因为我们常常只是恐吓和威胁孩子,却没有告诉他“你到底做错了什么”或者“下次不能这么做了”,那么孩子肯定还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。

甚至有的孩子不会认为自己错了,只会感受到家长的冷漠。

数“123”的性质是恐吓和命令,对孩子来说,当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下一秒的想法一定不是“我做错了”而是“我害怕了”。

孩子之所以在家长说出这三个字后乖乖服从,是因为他害怕如果不听话,爸爸妈妈将会惩罚自己。但是,他依旧没有意识到,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。

长期数“123”孩子很难意识到原则和边界

孩子还不具备成人的理解能力,要通过一件件事来认识规则,要经历一次次摩擦来建立边界,最终才能遵守规则。

数“123”的方式看似既开明又有规则,实际上是一种偷懒——要求孩子跳过所有过程直接遵守规则。

家长总是数123,会让孩子养成一个没有规则意识的坏习惯。如果你每次都用这招,那么孩子就不会自我约束了,就会一直等家长说“123”。遇事不用考虑太多规则,也可以无视环境,只要父母不喊123,就没有什么大不了。因为他们习惯了把123当规则、当底限,更习惯用他律来要求自己。

长久下去,孩子不但很难习得自律,更会在丧失原则的情况下,养成一些坏习惯。

不数“123”,也能教出好孩子建议父母可以这样做

知乎上有一个话题:为什么有人爱吓唬孩子,说“妈妈不要你了”之类的话?

有一个回答说:

“我被这种方式吓到不敢关灯睡觉,门要开着,听着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声音才能睡着。起床看不到爸爸妈妈就哭,哭到睡着醒来还没见人继续哭。因为妈妈经常吓唬我说,不乖的话第二天把我扔到老家。回想起来,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乖,只是在害怕,怕妈妈把我扔掉,扔在一个陌生的地方。”

也许有的孩子比较幸运,没有留下一生的阴影,他们也许慢慢懂得了那些吓唬的话是假的,数完3个数之后,什么也不会发生,妈妈不会扔掉他,他不会被马桶冲走,也不好有怪兽要吃他。但是父母的威信,也随之消失了。

想要坚定而友善的正面管教,建议父母这样做:

1、给孩子一点时间

如果你是在孩子磨叽的时候会说出“数到3”,那么不妨多给孩子一点时间。

因为时间这个概念,在大人和小孩子的认知中是完全不同的,而且孩子对时间的把控力相对较差。

所以我们可以降低自己的预期,给孩子多十分钟的时间,让他能够妥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。

2、 给孩子做好示范

人是视觉动物,通过视觉接收外界超过90%的信息,我们更容易记住看到的东西。

家长与其数123不停地催,不如给孩子示范一遍,让他们知道每一个步骤如何做,孩子心里会更踏实,因为他们是受到支持的。

鼓励他们尝试,下一次说不定就能独立完成了。

3、在日常生活中,给孩子活动的机会

日常生活活动是孩子获得秩序感、安全感的重要来源,也是发展动作、思维,培养独立性的重要基础。基础没有打好,再怎么数“123”逼迫孩子也是徒劳的。

有意识地多让孩子参与家务,哪怕一开始只能帮忙洗菜、择菜,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极有益处的。

4、提前约定,制定规则

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这句我们常说的话,无论对于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奏效的。

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,并积极地落实实施,对规范孩子的行为才更有效。

明确的预期比临时的要求,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安全,也更容易执行。比如,我们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好,玩半小时然后收拾好玩具,时间到了以后,邀请孩子把玩具收好即可。

当然,规则制定之后,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严格执行,只有当孩子的内心真正树立起规则意识时,才能达到规范行为的作用,自然就不再需要父母采用"数123"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。

最后,想对每位家长说,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家长不要拿我们的威严去恐吓孩子,时间久了,会造成亲子关系疏离。

引导大于说教,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看似立竿见影,但一定是有隐患的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,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送